网师园之所以被称为“网师园”,是因为其名称蕴含了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寓意。以下是名称由来的简要解释:
历史背景
网师园最初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当时称为“渔隐”,是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
名称含义
“网师”一词指的是渔夫或渔翁,与“渔隐”一词同义,都含有隐居江湖的意境。
“网师园”这个名字既借用了旧时的“渔隐”之意,也与当时园子所在的巷名“王思”(或“王四”)谐音。
文化意义
这个名字反映了园主希望隐逸于世俗之外,过着渔夫般简朴生活的愿望。
园内的建筑和布局也体现了这种隐逸文化,全园以水为中心,亭台楼阁临水而建,充满诗意和画意。
其他信息
清乾隆年间(约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得此园并重建,定名“网师园”。
1997年,网师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成为苏州园林中的代表作品。
综上所述,网师园之所以被称为“网师园”,是因为其名称结合了历史传统、文化寓意以及个人志趣,既是对“渔隐”意境的继承,也与园址的历史和地理背景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