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被称为“刺桐城”的原因主要与刺桐树的种植有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刺桐树的引入与种植
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由于古时泉州与海外的交通关系,刺桐树被移植到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一带。
在唐五代时期,泉州的节度使留从效在扩建泉州城时,在城墙四周种植了大量刺桐树,使得泉州城在春天时,刺桐花盛开,红似火,枝繁叶茂,将泉州城装点得格外美丽,因此得名“刺桐城”。
刺桐花的美丽与象征
刺桐花具有鲜明的特点,春天时开花,花期长达三个月,花朵颜色鲜红,非常醒目。
刺桐的树干和老枝上长有瘤状锐刺,而春天开花时,刺桐树看起来就像火红的象牙花,这也是刺桐得名的由来之一。
历史文献的记载
最早记述泉州港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在13世纪末由泉州返回欧洲时,将泉州港称为“刺桐港”。
宋元时期,阿拉伯人将泉州翻译为“Zaytun”,其中“Zay”代表“城市”,“tun”代表“刺桐”,这也是刺桐港别称的由来。
泉州的文化地位
泉州不仅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而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有着“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
泉州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刺桐树的广泛种植和美丽景色,使其成为泉州的象征,进一步巩固了“刺桐城”的别称。
综上所述,泉州之所以被称为“刺桐城”,是因为历史上在泉州城周围广泛种植了刺桐树,春天时刺桐花盛开,使得泉州城呈现出独特的红色景观,因此得名“刺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