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劳动关系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证据:
主体资格
确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劳动管理及报酬支付
检查劳动者是否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并从事由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否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合同及凭证
若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社会保险费缴纳记录等文件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合意达成
确认是否存在劳动者出让劳动力使用权、获取作为对价的工资报酬,以及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报酬、取得劳动力支配权的合意关系。
从属性特征
判断劳动者是否在经济和人身方面依赖于用人单位,如是否接受管理、指挥与监督,是否定期发放工资等。
工作性质与条件
分析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是否日常而非临时,劳动工具和原材料是否由用人单位提供,以及工作是否在指定时间和场所进行等。
其他证据
包括工资支付记录、招工招聘记录、工作证、服务证、考勤记录、微信、QQ聊天记录、电子邮件、OA记录等。
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提供“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证据来确认劳动关系的存在。此外,如果存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请求确认与用工单位的劳动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关系确认可能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具体操作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劳动法律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