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库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根据承担的任务分类
收纳库:设于粮食产区,主要接收国家向农业生产者征购的粮食,入库后作短期贮存或作必要的烘干、清杂杀虫处理后,调给中转库、供应库或储备库。一般以房式仓为主。
中转库:设于交通枢纽地,主要接收从收纳库或港口调运来的粮食,作短期贮存后,即调给供应库或储备库。应根据粮食的流量、流向及停留期等情况设库。若中转单一品种的散装粮、周转率又较高,则应以筒仓为主;若中转多品种有包装粮时,则以简易仓棚为宜。
供应库:设于大、中城市,工矿区或经济作物区等粮食消费地区,主要接收由收纳库或中转库调来的粮食,以供应粮食加工厂或就地加工为成品粮或饲料,分别供应给粮店销售。应根据粮食供应范围、居民消费量、合理的存贮量等数据,决定设库地点及仓库规模。如作为加工原料用粮则宜建筒仓,如作为成品粮供应居民,则用房式仓或楼房仓为宜。
储备库:是国家为了储备必要的粮食,以应付严重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而设置的粮库,为此宜设置在粮源充足的地区,一般以具备防潮、隔热、密闭或通风条件均好的房式仓或地下仓为宜。
根据使用性质分类
收购仓:收购农民卖给国家的粮食,一般设在农村,规模较小。
集散仓:集中各乡镇收购仓的粮食,建筑规模一般。
中转仓:粮食在调运过程中的过渡性仓库,主要建筑在港口或水陆交通的交接点,规模较大。
储备仓:用于储备粮食,以应对特殊情况,一般位于粮源充足地区,采用房式仓或地下仓。
根据结构形式分类
房式仓:数量最多的一种仓型,形式与一般民房相似。
筒仓:适用于中转单一品种的散装粮,规模较大,能利用机械化操作。
楼房仓:适用于成品粮供应居民,存贮量较大。
简易仓:适用于多品种有包装粮的中转仓。
根据仓房外形分类
地上仓:粮食存放在地面以上的仓库。
地下仓:粮食存放在地面以下的仓库。
半地下仓:部分在地面以上,部分在地面以下的仓库。
根据仓房建筑条件及设备配置分类
一般粮仓:具备基本的储存和操作设施。
机械化粮仓:配备有机械化设备的粮仓。
装配式粮仓:采用预制构件组装的粮仓。
根据粮仓位置分类
农村粮库:位于农村地区,主要用于收购和短期贮存粮食。
城市粮库:位于城市内,主要用于供应和储备粮食。
交通枢纽粮库:位于交通枢纽附近,主要用于粮食的中转和运输。
根据仓内粮食堆装方式分类
散装仓:粮食以散装形式储存。
包装仓:粮食以包装形式储存。
这些分类方式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粮库的功能、位置、结构和运营方式,从而提高粮库的管理效率和粮食储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