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的处罚根据其行为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后果,可以分别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侵犯名誉权:网暴者需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以弥补受害者的精神痛苦和财产损失。
行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网暴者可能会被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具体情形包括:
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等。
刑事责任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利用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等推送、传播有关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信息,符合刑法规定的,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所发现的有关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符合刑法规定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
建议
对于网络暴力行为,建议受害者及时收集证据并向相关部门报案。同时,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平台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网络暴力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