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工伤怎么办

蔡菜哥哥 · 2024-12-27 16:43:18

受工伤后,应按以下步骤处理:

初步处理

立即拍照记录:对工伤现场及受伤部位进行拍照,确保照片清晰、全面,能直观反映事故情况及受伤程度。拍照时要注意保护伤者隐私,不影响救治。

紧急送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将伤者送往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尽可能安排同事或管理人员陪同,以便协调后续事宜,并保持与医院的密切联系,了解伤者病情及治疗进展。

工伤认定与证明

获取病情证明:在伤者病情稳定后,向医院申请出具详细的病情诊断书或证明书。确保病情证明内容真实、完整,包含受伤时间、地点、原因、诊断结果等信息。

申请工伤认定:工伤事故发生后30天内,用人单位应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所需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及时准备并提交所需材料,避免错过申请时限。

工伤鉴定与赔偿

申请工伤鉴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在工伤认定后一年内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鉴定内容主要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鉴定结果将直接影响工伤赔偿的标准和金额。

与公司协商赔偿:拿到《认定工伤决定书》和《初次(复查)鉴定结论书》后,可以与单位协商赔偿。赔偿项目包括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外的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用人单位承担的项目包括停工留薪期工资、停工留薪期内的生活护理费、工伤津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如果协商处理无果,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后续处理

申请劳动仲裁:在拿到《初次(复查)鉴定结论书》之日起一年内,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按照赔偿项目要求单位赔偿。仲裁委员会一般会在60天之内作出裁决。

法律途径:如果单位拒绝赔偿或赔偿金额过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工伤职工及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一年内提出申请,通过法院解决相关争议。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异。建议咨询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专业律师,获取更详细的指导和帮助。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