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定性标准如下:
犯罪构成
主观方面:具有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客观方面: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客体: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
数额标准
数额较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
数额巨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
数额特别巨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
其他严重情节
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如:
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或者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
在互联网上发布诈骗信息,页面浏览量累计5000次以上。
定性条件
欺骗:行为必须具有欺骗性,以虚假、误导等手段让被害人相信其所说的内容是真实的。
私利:行为必须是以获取私利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获取非法利益。
故意:行为必须是故意为之,明知所说内容是虚假的,但仍然故意达到诈骗目的。
损害:行为必须造成被害人的权益受到损害,如财产损失等。
总结:
诈骗罪的定性标准主要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非法占有目的,客观方面的欺诈方法和骗取财物,以及客体方面的公私财物所有权。在数额认定上,三千元至一万元为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此外,还需考虑其他严重情节,如诈骗发票、诈骗信息发送量、互联网浏览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