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结转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先进先出法(FIFO)
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计算机处理时成本价格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货时用户只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成本单价。为此,计算机必须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额。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早的购货价格确定的,用户不能随意挑选存货价格以影响当期利润,因此,其出货成本最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能较好的反应资产负债表存活的价值。
后进先出法(LIFO)
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出货时由用户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按照和先进先出法相反的顺序分析获得成本。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记得购货价确定的,用户也不能随意挑选存货价格以影响当期利润。由于后期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较早期高,因此计价成本可能较高,故可使本期利润降低,但该方法也因此符合会计上的稳健原则。
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如大型医院,存货部门购入存货后,要由各部门领用,在成本核算较严格的情况下,各部门的领入成本直接和效益奖金挂钩,这时候必须对成本进行个别计价,即必须按照部门所需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在计算机处理上,必须使用户既能录入数量,又能录入成本单价。
直接成本法
该方法适用于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这些成本可以直接追溯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按照直接成本法,这些成本会直接分配给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并计入其产生成本中。
间接成本法(分配法)
对于无法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使用间接成本法进行分配。这些成本被归为间接成本池,如间接人工成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生产费用等。然后,采用适当的成本分配基准(如劳动力小时数、机器使用时间等),将间接成本分配给各个产品或服务。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通过设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来结算成本。企业预先设定标准成本,包括标准直接材料成本、标准直接人工成本、标准间接成本等,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成本发生情况与标准进行比较,计算出差异。这些差异通常被分类为差异成本,可以追溯到特定的产品、工作订单或成本中心。
按实际成本结转法
按实际成本结转法是指根据原材料购买时的实际成本进行结转,即将领用原材料时的实际成本直接转入生产成本。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适用于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需要注意的是,按实际成本结转法需要准确记录原材料的购买价格和数量,以确保成本的准确性。
按计划成本结转法
按计划成本结转法是指根据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进行结转,即将领用原材料时的计划成本转入生产成本。同时,将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材料市场价格不稳定、采购批次不同价格不同的情况,可以简化成本的核算过程。
综合结转法
综合结转法是将产品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间接成本则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综合结转法适用于产品种类多、生产过程复杂的企业,可以简化成本的核算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综合结转法需要准确记录各项成本的支出情况,以确保成本的准确性。
分项结转法
分项结转法是将产品的成本按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分类,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然后,将各项费用分别计入产品成本中。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种类多、生产过程复杂的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核算各项成本的支出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分项结转法需要准确记录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以确保成本的准确性。
企业在选择结转成本的方法时,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以及产品或服务的特性进行选择。同时,需要确保成本结转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以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