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形式主要取决于单位的性质,具体分为以下三类:
全额事业单位
工资由单位财务每年做预算,财政局审批后实施。
工资通过财政局每月划拨到单位指定的代发银行,直接打入个人工资卡账户。
差额事业单位
工资由单位每年做预算,财政局审批后实施。
财政局定期将财政承担的比例划拨到单位账上,单位结合自己承担的比例,财务会计划拨到代发银行,直接打入个人账户。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工资由单位自己承担。
工资发放形式是单位与银行合作,按月进行工资发放。
工资组成
事业单位的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组成:
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奖励工资:包括基础奖励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
发放流程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每月工资由单位造好工资表后送到财政局拨付中心,由拨付中心直接打到定点银行,再拨付到各人的工资卡上。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财政部门按照年初预算,按季或半年给单位拨付一次工资,每月的工资由各单位自己负责发放给每一个人。
自收自支单位
工资由单位自行发放。
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
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各级人社部门审批,随工资按月发放。
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总量控制,各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分配,一般按季度发放。
津贴补贴
津贴补贴包括平时考核奖、精神文明奖等,具体标准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确定。
特殊情况
疫情期间,事业单位工资待遇需要正常发放,对于因疫情防控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属单位按出勤对待。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形式多样,但都遵循国家统一制定的基本工资标准和绩效工资分配原则,并根据单位性质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