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立案后,将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侦查阶段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会进行侦查,这包括收集证据、询问证人、勘验现场等,以确定犯罪事实和嫌疑人的罪责。
侦查机关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如拘留、逮捕等,以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追究。
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申诉。
审查起诉阶段
侦查结束后,案件移交至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将对案件材料进行全面审查,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及其委托人的意见。
检察院在审查过程中,如认为证据不足或事实不清,可以决定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或者决定不起诉。
检察院在确认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后,将向法院提起公诉。
审判阶段
法院在接到检察院的公诉书后,将依法启动审判程序,组织庭审活动,包括法庭调查、控辩双方的辩论和最后的评议与裁决。
被告有权聘请律师进行辩护,以保护自身权益。
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
执行阶段
判决生效后,犯罪嫌疑人需按照判决书的内容服刑。如果判决无罪,则应当释放。
在整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应积极配合调查,并可以寻求律师的专业帮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