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发生:
互联网搜索引擎:
搜索个人信息并汇集成册出售。
实名登记部门:
如旅馆、保险公司、银行等,个别人员可能利用登记的便利条件泄露客户信息。
打字店复印店:
利用复印、打字之便存档个人信息并出售。
问卷调查:
以奖品诱使群众填写个人信息。
抽奖券填写:
在抽奖券上填写个人信息可能导致泄露。
非正规售后服务单:
通过这些单据可能获取个人信息。
超市商场会员卡:
在申办会员卡时收集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
快递单据:
快递单、火车票、银行对账单等含有个人信息,随意丢弃容易造成泄露。
网购和社交网络:
网购、注册论坛、社区、网站或在社交网络发布个人信息。
商家促销活动:
如办理会员卡、参与调查问卷等要求填写个人信息。
招聘网站:
简历中的个人信息可能被非法分子转手。
人为倒卖:
掌握信息的公司、机构员工主动倒卖信息。
电脑和手机感染恶意软件:
如木马病毒,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网站漏洞:
攻击者利用网站漏洞入侵数据库获取个人信息。
公共WiFi安全风险:
连接公共场所的WiFi可能被黑客盗取信息。
社交媒体和邮箱:
在社交平台或邮箱中填写或公开个人信息。
旧手机数据恢复:
旧手机恢复出厂设置后仍可能恢复个人信息。
企业“内鬼”:
部分员工利用职务便利倒卖客户信息。
撞库攻击:
不法分子获取一个账户信息后尝试在其他网站或账户登录。
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应当注意不要随意公开个人信息,谨慎参与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的活动,并确保电子设备安全,定期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