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审计的目的是确保应收账款的余额正确、真实,并且被审计单位对其拥有,同时评估其可回收性以及是否在会计报表上得到恰当的披露。以下是进行应收账款审计的一些关键步骤和考虑因素:
审计目标
1. 确定应收账款的存在;
2. 确认应收账款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3. 审查应收账款增减变动记录的完整性;
4. 评估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检查坏账准备计提是否恰当;
5. 验证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正确性;
6. 检查应收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程序
核对明细账与总账余额
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额是否正确;
核对应收账款明细账与总账的余额是否相符。
分析账龄及余额构成
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选取账龄长、金额大的应收款项向债务人进行函证;
对函证结果进行分析,查明不符原因或作出适当调整。
函证应收账款
直接控制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确保函证结果的真实性;
对于未回函的应收账款,可采取替代审计程序进行检查。
检查已收回的应收账款
请被审计单位协助标示出至审计时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
对已收回金额较大的款项进行常规检查。
审查坏账损失的确认和处理
检查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经过授权批准;
验证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检查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应收账款
审查采用的汇率及折算方法是否正确。
分析明细账余额
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
报表披露检查
验明应收账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注意事项
审查是否存在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
检查应收账款是否已用于融资,并判定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考虑函证方法运用受限的问题,如回函率低可能影响审计效率。
通过上述步骤和注意事项,审计人员可以全面评估应收账款的状况,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