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挂账通常是指企业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发放工资,而将应发放的工资记录在账上。以下是工资挂账的基本步骤和会计处理方法:
工资挂账的基本步骤:
1. 准备相关资料:包括员工工资条、请假单、工资调整通知等。
2. 制作工资挂账单:在财务软件中创建“工资挂账单”,填写员工姓名、工号、应发工资、实发工资、挂账金额等信息。
3. 审核确认:将挂账单提交给相关负责人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4. 记账:审核通过后,将挂账金额记入“应付工资”科目,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记录相应的挂账金额。
5. 发放工资:待挂账原因解决后,发放工资时,将“应付工资”科目中的金额转出,并减少“其他应付款”科目中的相应金额。
会计处理方法:
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
借: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金_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xx
```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
```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付账款--xx
```
计提工资时(如未发放):
```
借:管理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
```
发放工资时(如未发放):
```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其他应付款-工资
```
注意事项:
如果挂账工资涉及以前年度,可以通过损益调整来处理。
若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处理方法为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记“应付薪金工资”。
对于未计提的工资,可以在发放当月工资时进行计提,如果实际发放的工资数额少于应计提的数额,只需计提减少的那部分即可;如果本月不进行处理,则年终时可以直接冲减应付工资账户,不必计入成本。
在汇算清缴期内,即下年度5月前未实际支付的工资,如果仍挂账,是否能抵扣需要根据当地税法和具体会计政策确定。
劳动部门投诉:
如果遭遇拖欠工资,可以尝试向当地劳动部门投诉,用人单位在接到通知后通常需要支付工资。
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确保遵守当地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