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合同真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合同主体合法性
检查合同当事人的身份、资格以及经营范围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合法的合同主体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签订合同并承担法律责任。
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
真实的合同应当是当事人自愿签订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干扰的情况。
合同内容应当是真实、明确的,不存在模糊或歧义之处。
合同内容合规性
合同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合同应当具备明确的合同主体、合同标的、合同价款、履行期限等基本要素,并且这些要素应当是真实、合法的。
合同形式要求
合同的骑缝章应当完好,防止换页。
公章应当经过公安局备案,不能是私章。
签署人应当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若不是,则要求出具企业的授权书。
履约能力
要求对方提供履约能力的证据材料,如营业执照、企业授权书等,并到工商局查看该公司是否存在。
警惕合同中可能存在的欺诈手段,如消除一方责任、加重另一方责任或要求一次性付款而没有相关保障条款。
其他辅助手段
可以通过查询相关部门的登记信息、核实合同当事人的身份信息等方式来验证合同的真实性。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如付款记录、监理公司备案说明等,以辅助判断合同的真伪。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判断一份合同的真实性。在实际操作中,建议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逐一核查,以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