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确定收入
首先,确定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的各项收入,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等。
减去免征额
从收入中减去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根据中国现行税法,2024年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为每月5000元人民币。
专项扣除
减去专项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以及住房公积金。
专项附加扣除
减去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继续教育(学历继续教育、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用于减轻家庭因大病医疗产生的经济负担)、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对于购买住房产生的贷款利息进行扣除、对于租房产生的租金进行扣除)、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每个婴幼儿每月2000元)、赡养老人(每月3000元,独生子女可每月扣除3000元;非独生子女需与兄弟姐妹分摊扣除额度,每人每月不超过1500元)。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减去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如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等。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经过上述步骤后,剩余的部分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根据不同的所得类型,应用相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规定了不同的税率级距和速算扣除数,具体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可参照最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示例计算
假设某居民2024年全年综合所得收入为20万元,具体计算如下:
收入总额 :20万元免征额:
6万元
专项扣除:
假设“五险一金”为2万元
专项附加扣除
子女教育:2个子女,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共计4000元/月,全年4.8万元
住房租金:假设每月4000元,全年4.8万元
其他扣除:
假设没有其他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 20万元 - 6万元 - 2万元 - 4.8万元 - 4.8万元 = 2.4万元
应纳税额= 2.4万元 × 20% - 1.692万元 = 0.408万元 - 1.692万元 = -1.284万元(即无需缴纳税款)
请根据上述步骤和公式,结合个人的实际收入情况和扣除项目,计算出个人的应纳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