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账目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方法:
审计准备
接受业务委托,并与客户就审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
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
收集资料
获取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银行对账单等相关资料。
初步审查
检查所有已使用过的发票和收据的存根联,确保号码连续,核对入账数与存根联合计数是否一致。
详细审计
翻查账务,对照会计报表按科目分类进行审查。
对收款人和付款人进行审查,核实其信息的准确性。
内部控制评估
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确定是否需要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实质性测试
对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存货等关键账户进行详细审计。
审查账户核对、投入产出核对分析法、核对营销业务记录法等审计技术。
分析性复核
对预付账款余额、账龄比例、供应商集中度等进行分析性复核。
评估长账龄挂账原因,检查是否存在虚构交易或资金占用问题。
审计证据收集
询问当事人,了解交易背景及目的。
获取必要的合同、协议和其他支持性文件。
进行函证,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审计报告
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包含审计意见。
如果发现错误或舞弊,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后续跟踪
根据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确保所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跟踪后续的账务调整和实施情况。
以上步骤和方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全面、系统地审查账目,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审计程序可能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和审计目标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