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的认定标准如下:
与客观事实明显不符:
假货与真实商品在质量、成分、产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符合客观事实。
不符合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
假货未符合世界上2/3以上政府承认的国际组织或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以上国家政府颁布的标准。
无合法认证或标准:
假货没有正规的认证标志、注册商标或标准指标。
冒用他人信息:
假货可能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使消费者误认为是正版产品。
质量低劣:
假货的质量、性能指标达不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要求,甚至可能是无标生产的产品。
存在安全风险:
假货可能含有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虚假宣传:
假货可能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如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
法律禁止:
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
综合以上标准,假货的认定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判断,包括客观事实、标准符合性、合法认证、标识真实性、质量安全性等方面。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需要依靠专业的检验报告、鉴定报告、现场检测等手段来辅助认定。同时,消费者和执法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举报机制,共同打击假货的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