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病假怎么规定的

亲子百科 · 2024-12-28 06:36:33

关于劳动法病假的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期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医疗期的具体天数根据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

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病假工资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

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病假工资的计算公式为:病假工资 = 计算基数 ÷ 月计薪天数 × 计算系数 × 病假天数。其中,月计薪天数 = (365天 - 104天) ÷ 12月 = 21.75天。

劳动合同和病假期间

请长病假的职工,在病假期间与原单位保持着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其他规定

劳动者在依法享受病假期间,企业应当按规定支付病假工资(疾病休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

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几种情形之外,当劳动者处于医疗期、孕期、产期以及哺乳期这几个特殊时间段内,且劳动合同即将到期之际,用人单位都不得擅自终止该劳动合同。相反地,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该自动延长至相应的医疗、孕产及哺乳阶段结束之后再行处理。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病假权益,确保他们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时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期和病假工资。同时,也规定了企业在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