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则如下:
地址码:
前六位数字,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具体包括省份代码、城市代码和区县代码。
出生日期码:
第七位至第十四位,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格式为YYYYMMDD。
顺序码:
第十五位至第十七位,表示同一地址码所标识区域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校验码:
第十八位,根据前面十七位数字码按国家标准计算得出的检验码,用于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校验码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将前17位数字加权求和,然后对11取余,得到的余数就是校验码,余数为0时校验码为1,余数为1时校验码为0,余数为2时校验码为X。
示例
假设我们要生成一个身份证号码,其地址码为“110000”,出生日期为“19900101”,顺序码为“102”,则该身份证号码为:
```
11000019900101102X
```
其中:
前六位“110000”是北京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划代码。
第七位至第十四位“19900101”表示出生日期为1990年1月1日。
第十五位至第十七位“102”表示顺序码,奇数分配给男性。
第十八位“X”是校验码,通过特定算法计算得出。
建议
身份证号码的编排非常严谨,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生成身份证号码时应确保每个部分的数据准确无误,并且符合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