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的检疫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前端检疫
羊到场后,首先进行健康状态检查,确认其检疫信息和检疫票一致。
合格的羊只进入待宰圈,进食6小时后方可送宰。
后端检疫
宰杀后,取尿液进行瘦肉精检测,检测合格后再进行肉品的挥发性盐基氮检测,确保肉品新鲜度。
检查胴体和内脏健康,并将相关数据报至官方兽医。
合格后可出具肉品品质检疫证明和胴体检疫证明。
入场监督查验
查验入场羊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询问了解羊只运输途中有关情况,并进行临床检查,包括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
合格的羊只允许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检疫申报
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
官方兽医接到申报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受理,并安排宰前检查。
宰前检查
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进行临床检查。
检查结果合格,准予屠宰;不合格则按相关规定处理。
同步检疫
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头羊的头、蹄、内脏、胴体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包括头蹄部检查、内脏检查、胴体检查等,确保无病变和其他异常。
结果处理
检疫合格的羊只可以屠宰并出具相关检疫证明。
不合格的羊只需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隔离观察、急宰或无害化处理等。
消毒
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进行清洗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实验室检测
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实验室检测须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承担。
整个检疫流程旨在确保羊肉的安全性,防止疫病传播,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建议屠宰场和监管部门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检疫过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