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基数通常是指用于计算应缴纳各项税费、工资、公积金等金额的基础数值。不同的费用或税种有不同的计提基数计算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提基数计算方法:
房产税计提基数
自有房产:房产原值 × 70% × 1.2% = 年应纳税额
出租房产:年房产租金 × 12% = 年应纳税额
住宅出租:年房产租金 × 4% = 年应纳税额
五险一金计提基数
通常基于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计算。
月平均工资 = 上年度工资总额 ÷ 12
计提金额 = 月平均工资 × 各项保险金比例
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基数
应付职工薪酬总额 = 基本工资 + 绩效工资 + 补贴 + 津贴 + 补助等
计提比例通常为职工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如20%。
住房公积金计提基数
通常基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计算。
月平均工资 = 上年度工资总额 ÷ 12
缴存比例通常不得超过12%,且最高缴存基数不得超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
社保费计提基数
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月工资总额,但不超过当地规定的缴费基数上限。
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月工资总额。
盈余公积计提基数
通常基于本年净利润的一定比例,如10%。
印花税计提基数
通常基于不含税销售额计算。
法定盈余公积金计提基数
可以用当年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后的剩余净利润作为基数。
请注意,具体的计提基数和比例可能因地区、行业、企业规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的规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