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工伤的赔偿处理如下:
工伤认定
离职后若发生工伤,首先需要进行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在一年内自行申请。
劳动能力鉴定
伤情相对稳定后,若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工伤职工应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职工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
申请工伤赔偿
工伤职工可以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向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申请以下赔偿: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协商解决
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可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若协商一致,双方可签订协议并履行赔偿义务。若协商无果,职工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如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
工伤保险关系转移
离职后,工伤保险关系可随职工转移。新单位应为职工办理社保关系转移手续,并继续缴纳相关费用。
注意事项
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用人单位在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未申报工伤认定的,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建议工伤职工在离职后及时进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法律援助,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