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货物不付款属于民事纠纷,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钱债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支付。如果双方协商不成,收货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协商解决:
首先尝试与卖家协商解决问题。
法律途径:
如果协商不成,收货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支付货款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自动支付机制:
在一些电商平台,如淘宝,如果收货方在一定期限内(如10天)没有确认收货,系统会自动将款项支付给卖家。
拒收货物:
如果合同中有货到付款的条款,收货方在收到货物后拒绝支付,发货方有权拒绝交付货物,并可能要求赔偿损失或支付违约金。
信用影响:
不付款可能会影响收货方在电商平台上的信用记录,进而影响其未来的信用额度或购物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涉及金额较大,并且存在欺诈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可能触犯刑法,需要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