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田里养殖鱼需要一些特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指南:
选好田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灌排方便的田块 ,同时田块应保水保肥性能好,不受旱涝影响。
田间基础设施建设
加高加固田埂:
在插秧前将田埂加高至50-70厘米,加宽至40-50厘米,并捶打结实,防止渗漏或塌陷。
开挖鱼沟、鱼坑:
在稻田四周田埂80-100公分的地方开挖环田鱼沟,并根据田块大小再开挖“十”字、“井”字形中心鱼沟,鱼沟深30公分,宽40公分。在靠近进水口的田角或田中心挖一个深一米,面积约3-5平方米大的鱼坑,以备鱼栖息。
设置拦鱼设施:
在进、出水口设置较牢固的拦鱼栅,防止鱼逃跑。
消毒和施肥
消毒:
在冬季开挖鱼沟、鱼坑或旧的鱼沟、鱼坑修整时,每亩要用60斤以上的生石灰撒施消毒,撒石灰时田中应无积水,撒施后一星期再灌水。
施肥:
每亩施600斤腐熟粪肥培肥水质,再过4-5天后放养鱼种。
鱼种放养
选择养殖对象:
稻田养殖的鱼类应以草食性的草鱼和底栖杂食性的鲤鱼、鲫鱼等为主,也可少量搭配鲢鱼、鳙鱼、罗非鱼、泥鳅等。
放养时间:
早稻、中稻田放养鱼苗或夏花时,可在整田或插秧后放鱼。晚稻田养鱼,只要第一次爬田结束就可放鱼。一般应在不影响禾苗生长的前提下尽量早放,以延长鱼类生长时间。
放养规格:
养成商品规格的鱼种为50~200克/尾,大规格鱼种为3~5厘米夏花鱼种。
饲料和喂养
投饵:
一般在插秧后20~30天开始投饵,每天上午8~9时或下午3~4时投喂一次,投饵量视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而定。也可施少量粪肥或混合堆肥,繁殖天然饵料。但施肥量要加以控制,以免引起水稻贪青倒伏。
饲喂管理:
若田间食物不足,可以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饵料,日投喂量以体重5%为宜。饵料可以使用黄豆研磨而成的豆浆糊,为鱼群补充蛋白质。
日常管理
巡田:
早晚巡田,观察鱼类是否出现浮头,活动生长是否正常,检查田埂是否坍漏,进出水口是否通畅。
清理鱼沟、鱼坑:
经常清理鱼沟和鱼坑里面的淤泥,捞取草渣残饵,保持水流畅通。
调节水位: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及时调节水位。插秧后到分蘖后期水深6-8公分,孕穗期水位提高到16厘米,晚期水稻成熟,水位保持在10厘米左右。
防洪抗旱:
暴风雨、台风天气后,及时将鱼赶入鱼坑中,并向四周搭建铁丝网。干旱时,蓄足水源,减少排水次数。
用药标准:
稻田用药要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较短的农药,避免对鱼群造成伤害。
捕捞
捕捞时间:
在晚间放水,速度要慢,以便于捕捞。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在农田里成功养殖鱼类,实现稻鱼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