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违规的处理方式取决于违规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处理方式:
行政处罚
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如果担保公司未经批准合并或分立、未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未经批准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等,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存在违法所得,可以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的,可能会被责令停业整顿,严重者吊销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
民事责任
如果担保公司的破产是由于合法原因如经营不善导致的,那么将按照破产法规定进行清算等程序,处理债权债务关系。
如果破产是因为违法违规行为,如欺诈性担保或抽逃资金等,相关责任人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刑事责任
如果担保公司涉及诈骗等犯罪行为,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罚,并可能处以罚金等附加刑。
合同效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如果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违反规定,超越权限代表公司与相对人订立担保合同,合同对公司可能发生效力,或者公司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非法集资
对于参与非法集资的员工,处罚依据其知情程度而定。如果知情,可能会按共犯处罚;如果是从犯,可能会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公司决议程序
如果担保公司违规对外提供担保,且未遵守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决议程序,该担保一般是无效的。
处理担保公司违规问题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