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乡下办丧事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习俗:
送终
先人临终时,家人应守护在旁,点燃香烛引其“上路”。
人死后,家人需放声大哭以送终。
撤帐
死者床上的床帐撤下,抛于屋顶,出殡后可收回。
浴身
子女和亲属需到河边或井边取水,称为“买水”,用以揩身,表示对死者的尊重。
更衣
子女将准备的寿衣一件件套在自己身上,称为“筒衣”,然后给死者穿上。寿衣数量通常为单数,如三件、五件等。
含银
为死者合上眼皮,整理体形,并在口中放入小银块或锡箔银锭,称为“含口银子”。
停灵
将遗体从房内移至厅堂,头朝外,足朝里,并在遗体头边点油灯一盏,昼夜不熄,直到出殡后摔碎。
报丧
孝子需去祖坟报信,告知先人去世的消息。
搭灵棚
在家门口或厅堂内搭建灵棚,供亲友吊唁和祭奠。
拉菜单
准备饭菜,并安排厨师和哀乐队等,以应对前来吊唁的亲友。
出殡
在丧家门前举行祭祀仪式后,将灵柩送往殡仪馆或墓地。
守灵与吊唁
亲友在殡仪馆守灵,并参与吊唁,烧香、祈祷。
火化或土葬
根据逝者家属的意愿和当地习俗,选择火化或土葬。
祭祀与扫墓
葬礼结束后,定期祭祀逝者的灵位或前往墓地扫墓,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这些步骤和习俗体现了苏州乡下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丧事的重视。建议家属在办丧事时,尽量遵循当地的传统习俗,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