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政府欠款不还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与催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零七条,若发包人(包括政府作为发包人的情况)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这是处理政府拖欠企业应收账款的基本法律依据。
企业作为承包人,应首先通过正式渠道进行催款,包括发送催款函、律师函等,明确表明企业的催收立场和法律依据,要求政府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欠款。
法律救济途径
协议折价或拍卖:若政府逾期不支付欠款,且根据建设工程的性质可以折价或拍卖,企业可以与政府协议将该工程折价,或者请求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根据《民法典》第八百零七条,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
诉讼与强制执行:若协商无果,企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政府支付欠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进行调解或审理,并作出判决。若政府未按判决来履行支付义务,企业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一条,人民法院有权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强制措施。
其他途径
向上级机关反映:政府欠款不给的,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其还款。人民法院受到该诉讼请求后,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受理案件,并且依法做出判决。胜诉之后,如果政府方拒绝履行支付欠款的,那么胜诉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也可以让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人民法院受到申请后,会强制执行判决。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已帮助81343人·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政府欠钱不给可以向上级机关反映,也可以搜集证据提起诉讼,起诉时还需要提交起诉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建议
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以免因为诉讼时效问题而丧失胜诉权。
起诉时提供起诉状、原告身份证、被告身份信息、证据等材料。
如果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为家庭日常生活等产生的债务,可以将对方配偶列为共同被告。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政府履行支付欠款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