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存环境
乌鸡可以采用土炕平养或网上平养,其中土炕平养在农村是最佳方式。
养殖场地应选择背风朝阳、地势干燥、平缓、四周排水良好、远离居民区、交通方便的地方。
鸡舍建造
鸡舍应依地势、地形而定,一般采用开放式新型鸡舍,具有双坡式顶棚、两壁敞开、前后两个窗口,可以避雨防火、夏季通风、鸡舍干燥。
鸡舍内要定期消毒,尤其在病毒爆发的高峰季节,要加强鸡粪、残食、垫料的清理和更换工作。
饲养管理
饲料选择:乌鸡饲喂的饲料需要严格按照无公害的标准选择,避免饲喂农药残留高的大豆、玉米和豆粕等饲料,发霉变质或被虫子侵蚀的饲料也不能饲喂。平时可以适量饲喂一些青菜和谷粒等,饲料添加剂也要选择符合无公害标准的。
饲养密度:根据乌鸡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情况及时调整,通常成年的乌鸡每平米8只,每群不超过300只。雏鸡的密度则根据日龄不同而有所调整,1至10日龄每平米40至50只,10至20日龄每平米30至40只,20至30日龄每平米25至30只,30至60日龄每平米20至25只,60至90日龄每平米15至12只。
温度和湿度控制:育雏室要备有温度计,温度控制在20度到26度之间,湿度在育雏10龄前保持在63%,10日龄后注意加强通风,及时清除粪便和更换垫料,以降低鸡舍内的温度。
病害防治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鸡瘟等细菌感染疾病。
定期喂养抗生素提高免疫能力,定期注射疫苗,及时隔离病鸡。
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清理鸡舍,严格消毒,尤其在病毒爆发的高峰季节。
其他注意事项
雏鸡的消化机能弱,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如半熟的小米并拌入熟蛋黄,10日龄后逐渐增加其他成分。
保持生活环境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栏舍干燥,饮用水要清洁卫生。
及时给抱窝鸡“醒抱”,避免长时间抱窝影响生长。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乌鸡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