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一般为5~10亩,水深1.5~2米。
虾场选址要依据养殖对虾的习性和要求来进行周密的调查和勘测,要因地制宜,请专家论证,要根据地形合理布局。
虾池进排水闸要分开,出水口要便于排干池水,清塘除害。池水循环要快,每个虾塘面积以1~5亩为宜,不要超过10亩。池塘形状宜圆形。要建筑池塘护坡,便于清除投饵区的废物。护坡材料有复合红土、复合黏土、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高密度聚乙烯等,可根据情况选择。
施肥培水
在虾苗放养前,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及无机肥,以培养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虾苗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养殖前期、中期不换水,为保持水位,只添加水,不排水。力求使用水质调控技术,如使用增氧机、水质改良剂、有益微生物和调控单细胞藻类等措施,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
放养密度与方法
根据虾池的面积和水质情况,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放养2万~3万尾虾苗。
将虾苗放入盛有池水的容器中,让其适应一段时间后再放入虾池。
投喂管理
根据虾的生长阶段和饵料种类,制订合理的投喂计划,做到定时、定量、定质投喂。
每天巡池1~2次,观察虾的生长情况、水质变化和敌害生物的活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水质管理
保持虾池水质的清新和稳定,定期加水或换水,根据需要使用微生物制剂等调节水质。
监测并检查池塘中的重要指标,如:透明度、pH值、碱度、溶氧量、氨、亚硝酸盐等,使用增氧设备确保池塘中溶解氧的充足。
防止浮头
在降雨较多的汛期,不搞大排大灌,而是把表层的淡水排掉,以保证池水盐度相对稳定。
在池中水温超过30℃时不投饵料,水中溶氧少时,不投饵料,水质恶化时不投饵料,雾大气压低时不投饵料,注进新水后1小时不投饵料。
疾病防治
增强抗灾风险意识,定期巡查鱼塘周围的防洪排水渠,塘基进出水闸,防止崩漏塌方,发现险情,马上抢修、加固。
使用微生物生态制剂,益富源水产水质调理剂等调节水质,修复微生态循环,预防疾病。
使用智能设备
安装鱼大大小红帽等监测设备,24小时在线监测溶氧和水温,合理补充培藻及调水,避免藻类不足或倒藻。
使用鱼大大智能投料机,手机远程管理投料过程,精准称重投喂,定时投料,自动记录投料数据,帮助养殖管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提高鱼虾的养殖成功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