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益虫的方法如下:
使用稻草育虫
挖一个宽0.6m、深0.3m的长方形土坑,将稻草切成6厘米左右的长段,用水煮1~2小时,捞出倒入坑内,上面盖上6~7cm厚的污泥或垃圾等,将污泥压实,每天浇1盆洗米水。约过8天即生虫子,翻开让鸡啄食完后再盖好污泥等,浇洗米水,可继续生虫。
使用牛粪育虫
牛粪加入10%米糠和5%麦糠(或0.1%酒饼粉)拌匀,堆在阴凉处,上盖杂草、秸秆等,用污泥密封,过20天即生虫。
使用杂物育虫
将鲜牛粪、杂草、杂粪等易生虫子的原料混合加水调成糊状,堆成1m高、1.5m宽、3m长的堆,堆顶部及四周用稀泥巴覆盖,堆顶部再用草盖好,以防晒干。过7~15天后生虫。
使用麦糠育虫
在庭院角落处堆放2堆麦糠,分别用草泥(碎草与稀泥巴混合而成)糊起来,数天后即生虫子,轮流让鸡采食,食完后再将麦糠等集中起来堆成堆,照样糊草泥,又可生虫子。
使用猪粪育虫
每500kg猪粪晒至7成干后加入20%肥泥和3%麦糠或米糠拌匀,堆成堆后用塑料薄膜封严发酵7天;挖深50cm的土坑,将以上发酵料平铺于坑内30~40cm厚,上用青草、草帘、麻袋等盖好,保持潮湿,约20天后即生蝇蛆、虫、蚯蚓等。
使用鸡粪育虫
将经过发酵处理的鸡粪与啤酒糟或酱油糟,按4:1的比例充分混合拌匀,平摊在地坪上,厚度不超过17厘米,含水量在70%左右。
选择合适的饲养环境
温度:蚯蚓的活动受温度影响,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在夏季,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过度增加温度。
湿度:保持土壤湿度在60-80%之间,可使用湿度计进行测量。过于湿润的环境容易导致蚯蚓缺氧,过于干燥则会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光照:适量的光照对蚯蚓的生长至关重要。使用自然光或人工照明,保证每天至少6小时的光照时间。
选择合适的饲料
腐叶土:蚯蚓最喜欢的食物是腐叶土,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有利于蚯蚓的生长。
果皮:将果皮切碎后喂养蚯蚓,既环保又经济。
蔬菜残叶:蔬菜残叶也是蚯蚓的良好食物来源。
养殖技巧
分层养殖:将饲养土分为若干层,每层厚度约10厘米。在每层饲养土上均匀撒上一些发酵过的有机肥和烂菜叶,然后再覆盖一层薄土。
定期更换饲养土:每隔一年左右,需要更换一次饲养土,以保证蚯蚓的生长环境清洁卫生。
保持清洁:定期清理死蚯蚓和残留的食物,以免污染饲养环境。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虫子的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影响虫子的生长。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选择合适的益虫品种和养殖场地,提供适宜的饲料和环境条件,从而成功养殖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