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鹅蛋需要从鹅舍建设、环境管理、饲料与营养管理、繁殖与育种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技巧:
鹅舍建设与环境管理
选址与结构: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区域,鹅舍结构要冬暖夏凉、通风良好。
环境温湿度控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冬季要做好保温措施,夏季注意通风降温。
光照管理:产蛋周期对光照要求高,每天日光照时间应在16小时左右,秋冬季节适当补充人工光照。
水源管理:设置水池供鹅洗浴,保持清洁,饮水要充足且水源洁净。
蛋鹅饲料与营养管理
营养均衡的日粮:日粮需注重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均衡,可以选择玉米、豆粕、米糠、鱼粉等作为基础饲料,适当添加骨粉、食盐和复合维生素。
添加钙质:产蛋需要消耗大量钙质,应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贝壳粉、骨粉等钙源,增强蛋壳硬度,提升蛋质量。
分阶段饲养:产蛋分为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有所差异,高峰期增加蛋白质和能量饲料的比例,后期适当减少以防肥胖。
喂养次数与时间:一般每天分三次定时喂料,早晨和傍晚投料稍多,中午较少,保持鹅体营养均衡。
蛋鹅繁殖与育种管理
优质种鹅的选择:选择体型匀称、体质健壮、羽毛光滑、产蛋量高的鹅作为种鹅,淘汰低产、发育不良的个体。
人工补充光照:适当的人工光照可以促进种鹅繁殖力,提高产蛋量和种蛋受精率,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制定光照制度。
防止产窝外蛋:提供专门的产蛋箱(窝),并在开产时训练母鹅在产蛋箱内产蛋,定时集蛋,避免在野外产蛋造成损失。
饲养方式
大规模养鹅场建议采用全舍饲方式,注意戏水池水质管理,保持鹅舍内外运动场清洁,定期消毒。
小规模或单品种饲养方式,放牧与补饲相结合,晚上将鹅赶回圈舍过夜,选择路近而平坦的草地放牧,避免在有毒或污染的水源处饮水、洗浴和交配。
补料技巧
根据鹅的膘情调整饲料供给,过肥的母鹅适当减少精饲料,过瘦的母鹅及时增喂精饲料,并注意增加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
观察粪便形状和颜色来调整饲料,粪便粗大、松软并呈条状,表面有光泽,表明营养适宜;若粪便细小结实、颜色发黑,则表明饲料中营养成分过高,应减少精饲料的比重;若粪便颜色浅、不成形,则表明饲料中营养水平过低,应补充精饲料。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鹅蛋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鹅蛋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