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其特点包括:
句数和字数固定:
每首诗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总共五十六个字。
押韵严格:
通常情况下,偶数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平仄讲究:
每句诗的字音有平声和仄声之分,要求诗句中的字按照特定的平仄规律排列,形成和谐的韵律。
对仗要求:
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必须对仗,首联(第一、二句)和尾联(第七、八句)可对可不对。
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时期,由沈约等人所提倡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期正式定型,到了盛唐时期,在杜甫等诗人的手中达到成熟。代表作品有《黄鹤楼》、《登高》、《安定城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