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龙鱼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准备
养殖场地面积应不低于五亩,建议六到九亩为宜。
池水要较深,水质干净无污染。
养殖场附近交通便利,场内应设有专门的饲料台和增氧设备或供氧设备。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要求较大,通常以3—5亩为宜,形状以长方形为好,池底淤泥小于10厘米。
池深2米,要求水质干净清澈,无污染,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在6.5到8.0之间。
鲟鱼对氯敏感,因此水中不能有微量的氯离子。
鱼种放养
池塘在放养前需进行生石灰消毒,每亩用10公斤左右,然后干塘日晒。
放养前二周注水,水深为2米。
鲟鱼的放养密度与个体大小有关,一般规格在300—500克,每亩放500尾。
鲟鱼承受的水温范围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夏季池塘水温超过26℃时,应及时注新水。
饲养管理
实行定时、定点、定量的投喂原则,日投饵率3%,随着鱼体长大逐渐减少投饵率,当鱼达到1公斤以上时,日投饵率不超过1%。
投喂时间为每天黎明和黄昏各一次,每半月加喂鱼健康2号、淡水鱼多维和酶制剂等,以提高鲟鱼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加快鲟鱼生长。
由于鲟鱼怕光,投喂时间应尽量避开白天阳光强烈的时候。
水质管理
必须安装强大的过滤系统,去除水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定期检测并调整水质的pH值、氨氮和亚盐等参数,确保它们在适宜范围内。
使用水族箱加热器或冷却器维持稳定的水温,鲟鱼适应的水温范围较窄,通常需要在16°C至22°C之间。
氧气供应
鲟鱼是高耗氧的鱼类,必须确保鱼缸中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可以通过增加水面扰动或使用空气泵来提高水中的溶氧量。
饲料
鲟鱼的食物包括红虫、小虾、海藻等,也可以使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鲟鱼的食物惯性很强,拒食不熟悉的食物,因此在转食配合饲料时需要有驯化时间。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鲟龙鱼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水温和充足的氧气供应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合理的投喂量和饲料选择也是保证鲟龙鱼健康生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