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4N2O,也被称为碳酰胺。它是一种中性速效肥料,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既可以用作基肥也可以作为追肥。尿素在土壤中通过脲酶的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之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成分与性质
白色晶体,无味无臭,易溶于水、乙醇和苯,微溶于乙醚和氯仿。
由碳、氮、氧、氢组成,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
施用方法
应在作物需肥期前4至8天施用,以利于作物吸收。
作为基肥和追肥使用,适用于旱水田,但不宜过量或过于集中使用。
在土壤中转化后,大部分形成铵态氮,但表施易引起氨挥发,因此应深施覆土。
注意事项
尿素在造粒过程中温度过高可能产生缩二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中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
尿素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尿素可部分代替蛋白质饲料,但加入量有限制,否则可能对牲畜肾脏造成负担。
工业合成
工业上通过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
尿素因其含氮量高、使用方便和对土壤破坏小,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氮肥。然而,它的正确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确保肥效和避免对作物及环境的不良影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