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菌种
选择健康的猴头菇菌种,可以从农资店购买或向专业种植者获取。
栽培介质的选择
猴头菇喜欢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介质中,如麸皮、玉米秸秆、木屑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
准备容器
可以使用塑料容器、木箱、菇棚等作为种植容器,选择适合的大小和材质。
消毒介质
将栽培介质进行消毒,以避免病菌的侵害。可以用高压锅蒸煮、烘烤或用消毒液浸泡。
扩菌
将菌种与栽培介质混合均匀,装入容器中,覆盖透明的塑料薄膜或湿毛巾,并保持湿润环境。
养护
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保持适量的光照。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养护,如定期喷水保持湿润。
收获
一般来说,猴头菇的生长周期为3-4周,当菌丝生长密集并开始形成丛生的菇体时,即可进行收获。
其他注意事项:
大棚建造:选择一个地势平坦、环境清洁且靠近水源的地方搭建大棚,大棚要有良好的保温措施,建议施用双层空心墙,并做好通风措施。
种植时间:最好在9月末接种,等到11月末的时候,会出1到2批菇,到明年春天还会生长出来一批。
栽培原料:栽培原料可以选择棉子壳、麸皮、石膏、过磷酸钙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后,浇水搅拌均匀,要求含水量在65%左右。
母体培养:先把袋温控制在27度以下接种,菌种要先进行处理,去除表面已经老化的菌丝和瘤状子实体,在晴天的早晚进行接种,一般经过21到26天养成菌丝体。
出菇管理:当菌丝生理成熟后,应及时开口并移入出菇棚,开口方法可以采用小刀在菌袋的上部、中下部反向各轻划2cm的小口,放入栽培室的栽培架上。在出菇期必须经常喷雾状水,保持栽培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0%-85%。
采摘加工:当猴头菇的菌丝生长密集并开始形成丛生的菇体时,即可进行收获。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养殖猴头菇,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