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常数是衡量电介质储存电能能力的参数,它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相对于真空储存静电能的相对能力。具体来说,介电常数(通常用符号ε表示)是电容器中填充了某种电介质后,电容量与在真空中或空气中相同条件下电容器电容量之比。
单位:介电常数的单位是法拉每米(F/m),有时也用相对介电常数(εr)表示,无单位。
物理意义:介电常数反映了电介质内部的极化程度,即电介质对电荷的束缚能力。介电常数越大,表示电介质对电荷的束缚能力越强。
应用:介电常数的概念在电子学、材料科学和电磁学等领域非常重要,例如在电容器的设计、微波吸收材料的选择等方面。
特性:介电常数与频率有关,对于时变电磁场,物质的介电常数是频率的函数,通常称为介电系数。
测量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电容器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容值来计算介电常数。
需要注意的是,介电常数不仅与介质的极性有关,还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材料有不同的介电常数,例如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0006,而水的介电常数在10℃时为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