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鳇鱼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养殖条件
鲟鳇鱼适合流水养殖,对水中溶氧量要求较高(6mg/L以上),氨氮含量不超过0.5mg/L。
喜弱光怕强光,是冷水性鱼类,水温要求15~22度,最佳PH值7~8。
养殖方式包括网箱、水库、池塘等,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3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交通便利且通讯设施齐备。
清塘消毒
放苗前半个月,池塘进水15-20厘米,用100-150公斤/亩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以消灭水中有害生物。
池塘浸泡3-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再进水浸泡池底,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
用15-20公斤/亩的茶子饼清塘消毒,消毒前先把茶子饼打碎并用水浸泡1天后,全池泼洒,可以杀灭池塘中的鱼、虾和鱼虾卵,清塘后的茶麸留在池中做肥料。
培养浮游生物
放苗前7-8天,按照每亩池塘准备50公斤干鸡粪,且鸡粪浸泡2天,最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去除杂物(过滤)后,全池泼洒。
过滤物用纤维袋包扎好后,放到池塘中的下风口处,继续做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
苗种放养
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鳇鱼苗种,体长在20厘米以上为好,一般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400-600尾/亩。
放苗时间既要考虑水温适宜,又要考虑成鱼上市。
饲料选择及投喂
投喂配合饲料,鲟鳇鱼种刚入池时,一般尚未形成在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要及时驯化。
投喂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饲料要适口,颗粒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为鱼口裂的1/2为好。
日投饲率3%左右,日投喂3~4次,视具体情况调整投喂量。
日常管理
巡池,观察鲟鳇鱼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使用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量稳定。
病害防治
鲟鳇鱼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车轮虫病、肿嘴病、斜管虫病等,应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如使用食盐水或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鲟鳇鱼的养殖,确保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