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漏所是古代官员等候早朝时用于避风雨的临时休憩场所。在古代,官员们通常在宫门外等候早朝,而待漏所就是他们在此等待时避风雨的地方。待漏所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计时工具“漏”,即漏壶,通过漏壶中水滴的滴漏来计算时间。当漏壶中的水漏完,标志着时间已到,官员们便可以进入宫中参加早朝。
待漏所这一制度在唐代开始实行,特别是在元和年间,由宰相等高级官员使用。这个场所不仅为官员们提供了一个避风的场所,也反映了当时官僚体系的一部分运作方式。
待漏所的概念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用以增添一种古典的韵味和等待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