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养殖小龙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稻田养殖
繁殖季节:秋冬季或春季进行繁殖,雌虾抱卵量较少,一般200~300粒。
生长周期:从虾苗养至成虾上市需3~5个月。例如,在黑龙江省6月初放养规格为200只/kg的虾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即可长成25~50g/只,达到上市规格。
稻田改造要求:
环沟: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8m处开挖环形沟,沟宽4~6m,沟深1.2~1.5m,梯形。
子埂:环沟与中央田块之间,修建30cm宽、60cm高的子埂。
筑埂: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应高于田面0.8~1.0m,顶部宽2~3m。
防逃设施: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m2(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可用水泥瓦、防逃塑料膜制作,防逃网高40cm。
池塘养殖
养殖模式:选择池塘主养模式,池塘选择应符合渔业养殖标准,池埂高宽(宽4m以上)且坚实,不渗漏。放苗种前应将虾苗在池边静置一段时间,待虾体表温度同池水温度接近,再进行虾苗消毒和抗应激处理。
池塘准备:
池塘条件:池塘底质为黏土,便于小龙虾打洞。环沟深度不超过70厘米,宽度6米左右。池坝坡度约1∶1.25,坝高1.0米左右,保证环沟最高水深不小于1.5米,有利于提高小龙虾越冬成活率。池坝坚实,保水性好,池塘进排水方便,进排水口设有120目的过滤网,防止鱼卵进入养殖池塘。水源为本地一座水库排放的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清新无污染。
防逃设施:小龙虾放苗时虽然没有达到性成熟,由于应激反应也会爬上池坝。防逃设施与河蟹池塘养殖的防逃设施一样。
池塘消毒:放苗前每亩施用生石灰100千克,彻底杀灭池底细菌、凶猛鱼等敌害生物。
移栽水草:水草在小龙虾池塘养殖中起重要作用,可以净化水质、提供饲料来源、蜕壳、产卵和躲避天敌的隐蔽场所。移栽水草前可全池使用生石灰、碘消毒,水草种植行距8-10米,株距2-3米。越冬期间池塘的水草覆盖率要达到60%左右。
“池中池”养殖模式
适宜生长温度:淡水龙虾最适宜生长温度是18-32℃。通过给池塘局部搭建“池中池”,可以提高水体温度,使龙虾生长周期延长一个多月。
建议
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稻田或池塘条件选择适合的养殖模式。
做好防逃措施:防止小龙虾逃逸,确保养殖成功率。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更换水体,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合理投喂:根据小龙虾的生长阶段和季节,合理投喂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种植水草:水草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为小龙虾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在北方成功养殖小龙虾,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