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甲是中国古代易学中的一种技术,它涉及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分别纳入六爻之中,用以占卜和预测。具体来说,纳甲是将天干与八卦相配合,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将六爻与六亲、六神等元素相对应,从而揭示宇宙信息和人事变化。这一方法在汉代由易学家京房等人发展,并在后世的卜筮家中得到广泛应用。
纳甲的基本原理包括:
1. 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与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相配合;
2. 每个卦象中的六个爻位分别对应不同的天干地支,形成六十甲子;
3. 通过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将卦象与五行、方位、六亲等元素相结合,进行占卜和预测。
纳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占卜技术,还与军事制度(如纳甲制)和命理学(如纳甲命理)等方面有关联。直到清朝末年,纳甲作为《易经》占卜术的一种形式,仍然被一些卜筮家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