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税的扣除主要遵循以下步骤和公式:
确定税前工资总额
税前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所有应发工资项目。
扣除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指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这些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
扣除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只有超过这个金额的部分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工资总额 - 五险一金 - 个税起征点(5000元)。
应用超额累进税率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计算税额。税率分为7档,从3%到45%不等,速算扣除数也根据不同的税率档次有所不同。
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计算实发工资
实发工资 = 税前工资总额 - 五险一金 - 应纳税额。
示例计算
假设某人的月工资为10000元,五险一金缴纳比例为20%(即2000元),那么:
应纳税所得额= 10000元 - 2000元 - 5000元 = 3000元。
应纳税额= 3000元 × 3% = 90元。
实发工资= 10000元 - 2000元 - 90元 = 7910元。
注意事项
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如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也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具体可参考相关税法规定。
扣缴义务人(通常是雇主)在支付工资时,需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通过以上步骤和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个人工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并确保合法合规地完成扣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