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教学设计

思维教育馆 · 2024-12-31 13:00:17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一年级下册

通过猜数活动切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和交流解决问题。

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上册

在数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经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多少的过程,并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2. 活动设计

一年级下册

猜数活动:通过学生喜欢的猜数活动作为开课,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获得成功的体验。

数学活动:通过手势表示糖果颗数变化过程和利用多媒体演示比较两组小棒的根数等环节,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

一年级上册

故事导入: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物操作:通过小猪、小兔、砖块、木头等实物,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多”和“少”。

游戏互动:通过“抢椅子”和“喂小猫”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年级下册

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会表达比较的结果。

难点:如何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一年级上册

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更加有趣和贴近生活。

动手操作: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如数数、摆一摆、比一比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多种学习方式:采用猜数、游戏、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精神。

这些教学设计都强调了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多少”的数学概念,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