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干旱地区养殖小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抗旱性强、耐肥性、抗倒伏性、抗病性强、株型紧凑、丰产性好的小麦品种。如洛旱17号、洛旱22号、洛旱8号、济麦6号、洛旱6号、中麦175号、洛旱15号、洛旱9号、西农928号、洛旱13号等。
种子处理
对有地下害虫发生的地块,要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选择适当配方的种衣剂或拌种剂,多应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拌种要均匀。
整地
旱地麦田一般不常年深耕,在有明显犁底层且墒情合适情况下,可深耕25厘米左右,注意耕后要及时耙耱,以防跑墒。在干旱年份的旱地麦田,结合秸秆还田,应采用免耕或少耕措施,采用免耕播种机或深松播种一体机,做到秸秆还田、播种、施肥一次完成,尽量减少作业次数,减少土壤水分散失。
施肥
旱肥地小麦施肥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平衡施用,重视磷钾肥,肥料要早施、深施,培肥地力,以肥调水。
有机肥:每666.7平方米施用1500千克农家肥(有机质含量大于8%)或等效生物有机肥或等效商品有机肥。水分合适情况下推荐秸秆还田,以有机替代化肥,增强土壤库容量,提高肥效。
化肥: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旱地大多氮磷养分失调,适宜每666.7平方米施肥量为:纯氮10~12千克,P2O5 8~10千克,K2O 8~10千克。缺硼地区或地块,每公顷施用硼肥2千克左右。
施肥方式:旱地不能浇水,追肥效果差,提倡把全部肥料,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在耕地时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土壤。
播种
适时播种,趁墒早播。不适宜播种期的时间约为:浅山的丘陵区域应在9月末至10月初,高寒区域需9月末的7天内,而旱塬区域需在10月初的10天内进行早播。
若出现口墒不足的情况,可通过沟播机进行播种。
灌溉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方法。在干旱期间,农民可以选择在天气较凉爽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浇水,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此外,可以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将水分直接送到植物根部,减少水的浪费。
土壤保水
加强土壤保水能力。农民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和覆盖保护地表的方式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覆盖保护地表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风蚀。
科学管理和预警
农民可以借助气象预报和农业科技支持,及时了解干旱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根据气象预报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避开干旱高峰期;利用遮阳网等措施减轻太阳辐射对植物的伤害。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河南干旱地区小麦的养殖效果,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