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又称万里长城, 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历经多个朝代的修筑和扩展,总长度达到21196.18千米。长城不仅是一道高大、坚固的城墙,还由大量的城、障、亭、标等防御工事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长城的修筑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为了防御外敌的侵袭而修筑了各自的长城。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连接和修缮了战国时期的长城,从而有了“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所修筑的长城至今仍然保存最为完好。明朝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
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勇气的象征。它的修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劳动力,没有机械,完全依靠人力完成,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长城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与天安门、兵马俑齐名。长城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举世闻名的军事防御工程,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