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鸭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场址选择
平原地区选择地势高燥、坐北向南的地方,山区或丘陵地带则选择山坡的南面或东南倾斜的地方建场。土质以沙壤土为好,有利于雨后排水。鸭舍应通风、光照和排水良好,能避西北风,冬暖夏凉。
饲养方式
鸳鸯鸭雄雌比例为1:(3-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混养、圈养或放养。圈内应设有水池和适当的运动场,舍内设有产蛋窝。
饲养管理
雏鸭管理:雏鸭出壳后1~3日内对温度敏感,应保持温度不低于30℃,3天后逐渐降温。出壳18~24小时后可开食,每天喂5次,白天4次,夜间1次。出壳16小时后饮0.02%的高锰酸钾水1~2天,然后直接饮用清水。1~3周龄夜间人工补充光照,4周龄后采用自然光照。注意勤更换垫草,2~3周龄后可去掉垫草。
中鸭管理:中鸭需要分群饲养,每群为100~300只,密度为每平方米5~8只。饲料中可以适当减少玉米,增加麸皮和米糠,并加入骨粉补钙。
成鸭管理:选留体大健壮的公母鸭留种,公母比为1:3~5。后备种鸭应限制饲喂,降低饲料养分含量,控制体重,防止偏肥影响繁殖力。种母鸭体重控制在2.3~2.8千克,公鸭为4~5千克。每只日食量约100~150克,每日可喂25~50克青料。放养时食物来源广泛,可以搭配玉米和豆饼喂养。
疾病防治
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和卫生,严禁外来人员进入鸭舍。定期对圈舍用具进行消毒,使用生石灰配成15%~18%的石灰水对鸭舍墙壁、地面、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在饲料中不定期加喂抗菌药物预防疾病。
其他注意事项
鸳鸯鸭喜水性,寻食、嬉水和求偶交配可在水中进行,但不喜欢长时间在水中。合群性强,适合小群放养或大群圈养。耐寒性较强,冬春季节温度较低时不影响产蛋和增重,但夏秋季节适应性较差,往往休产换羽。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鸳鸯鸭的养殖效益和成活率,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