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河蟹后期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调控
换水:后期换水不必太勤,一般每半月换水10—20厘米,水位保持在1.2米—1.5米左右。
增加钙质: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20千克左右,兑水去渣全池遍洒,以增加池塘钙质。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水质问题。
饵料投喂
饵料种类:要求饵料“两头精、中间粗”,蛋白蛋含量高、品质好,动物性饵料占饵料总量60%以上,植物性饵料包括豆饼、麸皮、小麦、大豆等。
投喂量:投喂量控制在池蟹体重的5%—6%,避免投喂过多导致水质败坏。阴雨天气少投或不投,投喂时间以夜间为主。
病害防治
药物预防:使用纤虫净等药物进行预防,并严格执行休药期,防止药物残留。
生物底改:结合使用生物底改剂,预防池底发黑和蟹体纤毛虫。
巡塘:加强巡塘,清除老鼠、水蛇、鸟类等敌害,防止其捕食河蟹或破坏河蟹肢壳。
起捕上市
适时起捕:根据上市需求和河蟹养殖生长情况,适时起捕河蟹,捕捞时操作要轻,避免损伤河蟹。
其他管理措施
水草管理:及时捞除枯死的水草,添加清洁、新鲜的水葫芦、水花生等,为河蟹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底质改良:定期进行底质改良,减少底部污染,防止河蟹出现黑底板现象。
增氧:加强增氧,确保水体溶氧充足,特别是在天气变化、降雨降温等情况下。
防盗:检查围板是否有缝隙或漏洞,防止河蟹逃跑,同时做好防盗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河蟹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确保河蟹按时上市,品质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