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黄鳝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增加农民的收入。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在稻田里养殖黄鳝的详细步骤和建议:
稻田选择与田间工程
选择稻田
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自如、旱涝保收的田块,且土质肥沃疏松,保水力强。
修筑田间工程及防逃设施
加高加宽田埂,防止漏水,田埂高70cm,底宽60cm,顶宽45cm,并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
在田块四周内外挖一套围沟,宽5m,深1m,并在田块中间开挖“+”或“井”字型小沟,宽50cm,深30cm,与四周环沟相通。
进排水口处安装坚固的拦鱼设施,以防逃鱼。
鳝种放养
挑选与处理
选择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鳝种,放养规格为5~20cm。运回的鳝苗在放入池中以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分钟,以防表皮擦伤,并杀灭水霉菌及体表寄生虫。
放养密度
一般每亩放养30~50克/尾的鳝种800~1000尾,并套养5%泥鳅。泥鳅上下蹿游可增加水中溶氧,也可防止黄鳝相互缠绕。
饲养管理
水质管理
保持田中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一般春秋季7天换水1次,夏季3天换水1次。确保做到水质“肥而不腐、活而不疏、嫩而不老、爽而不寡”。
饵料管理
鳝种放养后3天内不投饲,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成为空腹,然后在晚上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杂鱼或动物内脏,投饲量为体重的1%~2%。等到吃食正常后,可在引食饲料中掺人蚕蛹、蝇蛆、鱼粉、米糠、瓜皮等饲喂,投饲量视吃食情况逐渐增加到体重的3%~4%,在水温26~28℃黄鳝生长最适温度时,投饲量可增加到体重的6%~7%。
病害管理
病害的防治在养殖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苗种在放养前要消毒,养殖沟在鳝苗投入前7~10天,每平方米需用生石灰0.3kg清塘消毒,平时每半个月用15mg/L的生石灰溶液消毒,做好预防工作。
其他注意事项
防逃措施
在稻田四周砌砖墙或土墙,防止黄鳝逃逸。砖墙一般砌1.1米高的单砖墙,以水泥填缝,其中水位线下为50厘米,水位线上60厘米。土墙是将田埂加至2米宽,在埂的外围加60厘米的土墙(注意不能有缝),进、出口用泥土封好,再拦上铁丝网。
水稻栽培
选择高产、优质、耐肥、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株行距20厘米×26厘米。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免影响黄鳝的生长。
日常巡查
每天都要巡查稻田,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网箱是否堵塞,及时清理杂物,保持水体清洁。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在稻田里成功养殖黄鳝,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