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发展养殖小密峄

冷知识 · 2024-12-31 23:07:37

养殖小密峄(假设这里指的是黄尾密鲴)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亲鱼种收集和培育

在冬季捕捞季节收集个体较大、性成熟明显、健壮无病的亲鱼,每667平方米放养300尾左右,混养每667平方米放养100尾左右。

培育池水深1.5米,底质肥沃,每亩施放发酵粪肥50千克,保持水色嫩绿,透明度25-30厘米。

每天每尾鱼喂豆浆、糠麸等8-10克,每半月冲水一次,到繁殖季节亲鱼可性成熟。

人工催产

选择腹部松软、膨大、肛门红肿、生殖孔较大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使用鲤垂体作催产剂,每千克用垂体2-3个,雄鱼减半,雌雄比例1:1。

人工授精后,脱粘进行流水孵化,孵化期约1周。

苗种培育

鱼苗下池前需彻底消毒,确保无野杂鱼。

下池密度掌握在20万尾/亩左右,5天后施肥,经过7天培育,鱼苗达到1.5厘米时,筛选提大留小,大的转入深池养殖,密度5-6万尾/亩。

10多天后,鱼苗可完成培育阶段,规格达3.3厘米左右。

成鱼养殖

大面积放养:湖泊、水库平均每亩放养100-200尾,年末可达40-60克。

池塘混养:每亩放养5000-6000尾,经5个月养殖,年底可达5克。混养时不宜放养大型凶狠肉食性鱼类。

单养:由于黄尾密鲴食性弱,摄食范围广,生长速度快,池塘单养更能获高产。精养池要求水深1.5米以上,彻底消毒,施足底肥,待池中大量生物虫类消失后下种,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在10厘米以上,经过150天饲养,可养成500克以上的商品鱼。

饲料与饲养管理

黄尾密鲴是杂食性鱼类,以高等植物枝叶、硅藻和丝状藻为主食,也食少量的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

主养池每天投喂自行研制的配合饲料,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技术。

河蟹塘混养时,密度分别为每667平方米40尾、80尾、120尾、160尾和200尾,通过投喂配合饲料,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病害防治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新,适时施肥和换水。

防止大型水蚤等敌害生物的繁殖,必要时使用敌百虫等药物进行杀灭。

注意观察鱼群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确保养殖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发展养殖小密峄,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