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蚯蚓的方法如下:
建立饲养场所
在农村,最适宜的方式是建立专门的蚯蚓饲养场所,称为种饲养场所或蚓床。将稻草和牛粪以1:3的比例搅拌,然后覆盖一层泥土,泥土厚度约10厘米。蚓床需要发酵10天左右,直到稻草完全腐烂,泥土颜色变黑,这样的环境适宜蚯蚓生长且营养丰富。
控制温度
蚯蚓适宜的温度在15-20度左右。气温高于30度会导致蚯蚓死亡,低于15度活性降低,繁殖和生长速度减缓。气温低至5度时,蚯蚓进入休眠期。因此,温度控制非常关键,可以使用大棚进行养殖。
选择食物
野外蚯蚓主要以有机物为食,饲养时可以选择腐熟的有机肥(如腐熟的牛粪)为主,辅以打浆的瓜果。牛粪中的粗纤维为蚯蚓提供食物来源和生活范围,而瓜果的糖分有助于蚯蚓的生殖繁衍。
湿度控制
蚯蚓喜湿怕涝,生活环境过于干燥会导致大量死亡,过于潮湿则会导致蚯蚓窜窝或逃跑。因此,空气湿度需保持在75%左右,蚓床土壤湿度保持在30%左右。大棚养殖时,每个蚓床之间需要挖出排水沟,以降低湿度并防止逃逸。
繁殖方式
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蚯蚓通过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蚯蚓的雌性生殖器官位于第13体节,雄性生殖器官位于第10及11体节。它们通过交换精子细胞生成卵细胞。被截断的蚯蚓可以生成两条或多条,一条蚯蚓一生可产卵茧400-500枚,产卵数量随月龄增长逐渐减少。
投放饲料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可以使用猪粪、牛粪、秸秆、杂草等作为饲料。饲料应充分发酵腐熟,以利于蚯蚓吞食和利用。发酵堆肥的宽度为80-100厘米,长2-3米,浇水使饲料水分在60-70%之间。
日常管理
建议每周观察一次蚯蚓,15-20天追加一次物料。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定期检查蚯蚓的生长情况,及时捕捉达到商品规格的蚯蚓。温度保持在20-27℃,湿度保持在70%-80%。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和繁殖蚯蚓。选择适宜的养殖设施、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提供充足的饲料,并进行良好的日常管理,是提高蚯蚓养殖成功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