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即七言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以下是七律的基本特点:
句式与字数:
全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总共五十六个字。
押韵:
通常情况下,偶数句(第二、四、六、八句)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韵。
对仗:
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必须对仗,即对应位置的词语在字数、词性、意义等方面要相匹配。
平仄:
每句诗中的字都有特定的平仄声调要求,讲究声调的交替和对应,形成和谐的韵律。
联式:
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七律起源于南朝齐时期,经过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发展,到盛唐时期由杜甫等人推向成熟。七律在唐代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代表诗人有杜甫、崔颢、李商隐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